本站诚实介绍Suning和全世界及百科知识,推动Suning国际化。

Suning 肃宁。如果你看到这行文字,说明因网络问题未能加载网页全部内容特别是图片,请稍后刷新本网页。

意大利向中國返還796件精美文物

本文发布时间: 2019-May-08
本文内容:

家窯文化四大圈紋雙耳彩陶壺、西漢彩繪繭形陶壺、唐代彩繪陶駱駝、宋代白釉刻花碗、明代綠釉陶床……經歷了漫長的12年回歸之路,796件流散意大利的中國文物終於回到了祖國懷抱。

如今,這些失而復得的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“歸來——意大利返還中國流失文物展”中公開亮相,面向廣大公眾展出。

觀展掃描

700余件文物

展示12年回鄉歷程

本次展覽中展示了意大利返還的700余件流失文物,主要是我國甘肅、陜西、四川、山西、河南和江蘇等地的出土與傳世文物,時代跨度從新石器時代至民國時期,文物品類多樣,保存狀況較好,具有較高的歷史、科學和藝術價值。

其中,馬家窯文化彩陶、辛店文化彩陶、齊家文化陶器等新石器時代文物,線條簡潔流暢,紋飾精美多樣,為研究新石器時代社會風貌提供了直接的物質資料;戰國時期文物既有西北地區的秦文化陶器,也有東南吳越文化的原始瓷;漢代文物類型豐富,器型古樸,彩繪飄逸,是漢代燦爛輝煌文明的縮影;唐代文物中具有代表性的紅陶駱駝、紅陶馬、彩繪人物俑等,是研究唐代文化交流、經貿往來和民族融合的重要實物資料……

展覽分為“共同禮敬歷史文明”、“共創文物追索典範”、“共聚文明互鑒之光”三個單元,系統展示安返故鄉的精美文物,回顧兩國共同促成文物回歸的12年歷程。

觀展亮點

藝術品返還證書

成重要展品

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指出,此次文物返還,是中國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中歷時最長的案例,也是近20年來最大規模的中國流失文物回歸。而中意兩國簽訂的藝術品返還證書也成為一件重要展品亮相。

據介紹,2007年,意大利蒙紮地區保護文化遺產憲兵隊在巡查當地文物市場時,發現大量疑似非法流失的中國文物藝術品,次年向中國駐意大利使館通報其作出的暫扣決定。中國國家文物局立即啟動文物進出境記錄核查、組織開展文物鑒定研究,認定這批文物藝術品大部分為中國出土文物,其所有權屬於中國,且均未獲得合法出境許可,因此依據相關國際公約向意方正式提出文物返還要求,同時提供了詳細的文物鑒定意見和法律依據報告。

之後,案件進入長達十年、復雜曲折的司法審判過程。2018年11月,米蘭法院作出將796件文物藝術品返還中國的最終判決,中意兩國文化遺產主管部門隨即啟動返還文物的確認接收工作。

2019年3月23日,中意兩國代表在羅馬交換了796件文物藝術品返還證書。4月10日,這批流失海外多年的中國文物藝術品抵達北京,重回祖國懷抱。

觀展讀寶

繭形壺 獨具個性還能當偵聽器

展櫃裏,一件西漢彩繪繭形壺不僅器型巨大,給人古樸、雄渾之感,紋飾精美、完全對稱,而且由於保存情況尚好,所以彩繪顏色還保持鮮艷。據策展人趙永介紹,類似的漢代繭形壺在本次展覽中大約展示了20件。這種器型多在我國的陜西、河南、山西一帶出土,它的器型和上面的彩繪是當時農桑思想的一種表現。西漢時期的絲織業非常發達,盛行養蠶,桑田遍地,設計者得到了蠶繭的啟發,發明了繭形壺。

這類繭形壺又是做什麽用的呢?原來,在秦漢時期,它主要是作為生活實用器,作飲食、儲水和貯藏之用,同時還可能作為殉葬之用的明器。記者查閱資料發現,這種獨具個性的容器,除了用在生活和祭祀中,還可能作為古代的軍事偵聽器。“在戰國時期,諸侯之間相互爭霸稱雄,西部遊牧民族經常入侵,將士們將其深埋地下,將耳朵貼於埋壺的地方,用以偵聽遠方敵軍騎兵的馬蹄聲,以此來推測敵軍動向。”

“無腿”陶馬 為何“矮人一截”

“漢代是絲綢之路的開端時代,這個時期的文物在本次展覽中占有很大篇幅,也非常具有標誌性的意義。當時的世界,東西方文明同時到達了一個巔峰——西漢時期同時也是輝煌的羅馬帝國前期。”看罷展覽,著名考古學家信立祥告訴記者。

在展覽中,一種造型獨特的陶馬格外引人矚目。說它特別,是因為它只有頭和身軀,由於沒有四條腿而“矮人一截”,蜷跪在展櫃中。“這實際上是西漢晚期一種特有的做法,多見於山西、陜西地區。”信立祥告訴記者,其實,這種陶馬在制作之初並不是沒有四肢,“我在山西考古時曾親自發掘過一組同類陶馬。其實,它的四肢是用木頭制作的,只不過年深日久,木頭腐朽了,所以如今只剩下陶制的上半身了。”信立祥說,類似的陶馬時常出現在當時的中等墓葬中,“沒有隨葬等級規格的限制,看上去像是成批生產的隨葬品,能反映當時的一種喪葬產業和喪葬文化。”

“笑臉”陶俑 展現樂觀“四川性格”

在東漢的陶俑中,一組別具一格的四川地區出土文物帶有鮮明的個性和特色。“四川是陶俑出土非常集中的地區,這裏的陶俑最大的特色就是造型充滿強烈的生活氣息。”細觀這些大小不一的陶俑,他們或在勞作,或在烹飪,或在歌舞,無一不表現著當時當地真實的生活情境。除此之外,這些陶俑還有一個共同特點,就是都帶著標誌性的笑臉,看上去十分歡喜。“再結合漢磚、畫像石上的人物形象,可以推測當時四川地區生活安定,人民性情樂觀、開朗。”

“這些陶俑多出自東漢末年至蜀漢期間,這個時期在魏蜀吳三地中,只有蜀漢原汁原味地傳承了西漢制陶工藝的精髓。”可以說,這個時期陶俑的制作達到鼎盛,陶俑在數量、種類和制作技術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準。而這類陶俑中最具代表性的,要數出土於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東漢崖墓,現藏於國博的東漢擊鼓說唱俑。

雙峰駱駝 見證中西頻繁往來

“本次展覽中,唐代文物也是重要的展示部分。”其中,一排昂首做嘶鳴狀的駱駝身上就有流轉千年的故事。

“這些駱駝可以說是唐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典型代表”,策展人趙永介紹,在中國古代,中國本土的駱駝都是單峰駝。而展覽中展示的文物都是雙峰駝,它們是當時中亞出產的品種,它們出現在唐代隨葬的陶俑中,說明當時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頻繁。

“我們看到的唐代駱駝多是精美的三彩瓷器,而本次回歸的駱駝則是樸素的紅陶質地,它們身上的彩繪由於時間久遠已經剝落,但其保存情況是比較好的,也具有典型的標誌性意義。”信立祥告訴記者,駱駝是絲路往來的“運輸隊”,“我們在唐三彩中經常能看到駱駝馱著貨物的造型,同時在洛陽發掘定鼎門遺址時,還曾在城門之外發現駱駝的腳印。可見,當時東西往來中的駱駝隊出入長安、洛陽等政治、經濟中心城市有多麽頻繁。”信立祥說,展覽中的紅陶彩繪駱駝和當時墓葬中出土的胡人俑等文物,都是當時中西文化頻繁交流的見證。

展板故事

至今追回流失文物5000余件

2013年回歸的圓明園鼠首、兔首,2015年回歸的甘肅大堡子山遺址被盜金飾片,去年回歸的青銅虎鎣……本次展覽講述了近年來許多重要流失文物追索返還的實踐故事。

根據展板內容梳理可以得知,中國是全世界最早建立文物進出境審核監管制度的國家之一,早在1950年就設置文物進出境審核機構,實施嚴格的文物出境許可,有效遏制了自清末以降中國文物嚴重流失的局面。20世紀80年代至今,中國文物保護立法不斷完善,執法日臻嚴格,在保護文物安全,打擊文物犯罪方面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,並通過執法合作、外交斡旋、司法訴訟、談判協商等多種方式,成功從英國、美國、法國、丹麥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亞等國追回5000余件中國流失文物。其中,圓明園流失鼠首兔首、青銅虎鎣等重要文物的追索返還實踐,對歷史上流失文物回歸原屬國的難題進行了寶貴探索與創新。

近年來,中國積極開展打擊文物非法販運和流失文物追索返還的雙邊合作,先後與意大利、美國等21個國家簽署了打擊文物非法販運、流失文物返還的雙邊協議,並在信息交流、人員培訓、執法協作、文物返還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的合作成果。中國國家文物局於2018年發布“外國被盜文物數據庫”,公布6900余件伊拉克、秘魯等國被盜文物信息,防止外國被盜文物進境流通,為保護人類共有文化遺產作出中國應有的努力。


(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。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links 链接:
suning.com.hk
suning.shopping
suning.hk
gsuning.com
itsuning.com
suning.global
suning.international

2024-Mar-04 02:04pm

WARNING:

本网站以及域名有 仲裁协议(arbitration agreement)。

本网站是"非商业"(non-commercial)。

Suning County (肅寧縣 ; 肃宁县)
traditional Chinese: 肅寧縣
simplified Chinese: 肃宁县

Global & Suning (G & Suning)
全球与肃宁

Suning Internationalization
肃宁国际化

根据中国《地名管理条例》第八条规定,
"肃宁"的字母拼写为汉语拼音 suning

本网站诚信介绍"肃宁县"(Suning County, China),Suning 是中国地名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》第五十九条规定,注册商标中含有的地名,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当使用。

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》第十二条和第十四条、《伯尔尼公约》等国际版权公约的规定,本站对部分文章享有对应的著作权。网站绝非简单内容堆叠,也并非网站网址模版。


栏目列表